联系我们
  • 邮编:238100
  • 电话:13625632666
  • 地址:安徽含山经济开发区南区

十二五中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任务及措施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2852 发表时间:2012-03-19 09:32:50
()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健全创新平台,增强研发能力。在充分发挥现有相关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作用的同时,围绕环保装备发展的重点域,依托骨干企业,新建批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支持建设批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等积参与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开发模式,加强联合攻关,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突破批成套装备及配套材料、自动化仪表等配套设备的关键共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推进产业化。支持关键共性的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的推广应用。结合重大环保工程,选择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解决当前或未来个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开展示范应用,以工程实施拉动产业发展。强化供需对接,引导产业发展。跟踪环保技术装备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对环保装备需求的变化,定期编制发布《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引导环保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方向,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材料和药剂等薄弱环节,加快形成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

加强国际合作。积鼓励国内环保装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推动环保装备由单机或成套设备出口向海外投资或工程总承包带动环保装备出口转变。建立环保技术装备国际交流平台,引进批国内急需、国际先的环保技术装备,积有利于大型成套环保装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国产化步伐。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申请科研项目。

(二)化产业组织结构和布局

做大做强代表企业。着眼于提高环保装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围绕重点域,重点培育发展20家集环保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运营服务及其体化,在行业内处于先地位的环保装备大公司、大集团。支持骨干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和制造能力等势,采取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组建大公司或企业集团。鼓励国内从事装备制造的其他企业利用技术或制造势参与环保装备制造。鼓励部分具有技术和资金势的科研机构、投资公司以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环保装备制造域。

大力培育专注化中小企业。围绕环保装备重要、关键零部件、配套材料和药剂以及特色化、专注化服务,支持和引导形成千家左右环保装备中小企业,通过专注化重组、改制等方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新的竞争势。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技术装备先、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选择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具有定产业基础和进步发展空间、有代表企业带动的区域,创建和培育10个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将符合条件的,先纳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实现集聚式、规模化发展。

(三)完善环保装备标准

积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推动完成批重大环保装备的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包括:产品基本参数标准、产品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标准、产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等,推进环保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成套化发展。力争促使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要技术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环保装备标准与环境保护标准的衔接,利用环境保护标准的约束作用,有利于环保装备质量水平的提升。

建立环保装备质量检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环保装备的评价方法和性能指标,结合环保执法监管,加强资深性质量检测机构对环保装备质量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质量管理和环保监管要求的,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四)健全和化发展环境

推动环保装备开展产品认证。积推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环保装备产品认证工作,鼓励企业积参加自愿认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环保装备采购招标行为,提高环保装备产品认证结果的采信度。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环保装备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平台,满足中国、科研机构、企业等的信息和服务需求。鼓励以环保装备研制生产为基础,成立和发展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等咨询服务机构,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环保装备建设与运营社会化、市场化和专注化进程。

落实税收惠政策。研究完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惠目录》,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惠目录》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专用装备的企业,依法享受相应的税收惠。对国内企业生产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装备而确有必要引进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引进环节增值税。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利用中介组织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势,积开展标准制定、技术应用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宣传、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为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提供质服务。

(五)建立多渠道投入支持机制

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加大对环保技术装备的支持力度,研究通过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支持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进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发布目录、推荐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环保装备产业。探索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支持重大环保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强与证券、银行等部门的协调,积研究特许经营权、收费权质押等新的贷款形式,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装备企业先上市融资。
标签: